津门战疫,一座城市的生命至上与韧性觉醒天津疫情防控
天津疫情防控展现城市生命至上与韧性觉醒 ,面对新冠疫情冲击,天津以"生命至上 、安全第一"为纲领,构建起立体防控体系 ,通过精准流行病学追踪与动态清零策略,实现病例早发现、早处置,连续多月保持本土病例零增长 ,全市医疗资源统筹调配,三甲医院开辟专属床位,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形成暖心画面 ,社区防控中,网格化管理体系与"红马甲"志愿者形成合力,物资配送、核酸检测 、隔离支援等精细化服务覆盖每个角落,经济领域实施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 ,推出"云购物""无接触配送"等创新模式,保障民生需求,市民自觉配合防疫规定 ,形成"戴口罩、扫码通行、保持社交距离"的文明新风尚,从封控保供到有序复工复产,天津用实践诠释"韧性城市"内涵 ,在危机中淬炼出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城市治理新范式。
疫情突袭:天津防控体系的紧急响应
2020年1月,新冠病毒突袭天津,这座拥有1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,首次面临公共卫生危机的严峻考验,天津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,于1月18日召开专题会议 ,启动《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方案》,标志着全市进入战时状态,通过构建"监测预警-社区防控-硬核管控-民生保障-科技赋能-社会动员"的六维防控体系,天津在三年间完成城市治理体系的全面升级 。
精准防控:天津模式的科学构建
(一)智能监测与快速响应
天津依托京津冀联防联控机制,建立覆盖京津冀的疫情信息共享平台 ,实现三地病例溯源 、密接追踪协同,市疾控中心创新"三色预警"机制:
- 红色预警:对机场、港口等高风险场所实施每小时环境采样
- 黄色预警:对商超、医疗机构等开展动态风险评估
- 蓝色预警: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追踪病毒变异情况
2020年1月20日,天津报告全国首例本土确诊病例后 ,立即启动"流调-隔离-消杀"全流程管控,48小时内完成首例确诊患者密接者追踪,开创了"黄金48小时"防控模式。
(二)社区防控的"四维一体"体系
天津首创"四个一"防控体系:
- 每日一排查:2.3万个社区网格员通过"健康码"行程码实现精准溯源
- 每日一通报:建立社区防控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
- 每日一研判:市级专家组每日会商研判防控策略
- 每日一调度:通过"社区防控指挥平台"实现物资调配闭环
2022年疫情期间 ,滨海新区汉沽街通过该机制在72小时内阻断聚集性疫情扩散,成为全国样板。
韧性城市:天津防控体系的创新突破
(一)空间管控的"三圈一链"战略
天津将城市划分为封控区(平均面积3.2平方公里) 、管控区(10-15平方公里)、防范区(20-30平方公里)三类区域,形成"三圈一链"防控链,2022年3月奥密克戎疫情中 ,西青区依托该体系实现社会面清零,成为全国样板,特别在"链式管控"机制中 ,通过"一链一策"精准管理高风险点位,建立"熔断机制":
- 确诊病例所在楼宇实施"三区管理"
- 同楼宇人员全部转运至集中隔离点
- 同单元人员实施14天居家健康监测
(二)科技赋能的"数字防控"体系
- 电子围栏系统:整合公安、交通、通信数据,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防疫电子围栏,2021年夏季疫情中成功拦截12.7万次异常流动 ,阻断传播链
- AI体温监测:在高铁站 、机场部署红外热成像仪,实现人流自动筛查,准确率达99.2%
- 区块链防疫:推出"津链防疫"系统 ,实现核酸报告、疫苗电子凭证链上存证,累计签发超1.2亿份
民生为本:城市运转的生命线保障
(一)物资保供的"网格化"配送体系
构建"社区-网格-楼栋"三级物资配送网络,组建3000余个保供车队 ,开发"社区云仓"平台,2022年疫情期间,通过"线上订单+线下无接触配送"模式 ,日均供应蔬菜3000吨,保障市民"菜篮子"稳定,特别在滨海新区 ,建立"蔬菜直通车"直达社区,损耗率控制在5%以内 。
(二)精准救助的"数字兜底"机制
开发"津助通"社会救助平台,整合民政、医保等12个部门数据,实现困难群体精准识别 ,疫情期间为5.2万户家庭发放救助金2.3亿元,完成居家隔离老人配送物资超400万份,建立"特殊群体关爱台账" ,对独居老人 、残障人士实施"一对一"服务保障。
(三)经济运行的"梯度管控"方案
制定分行业防控指南,建立重点企业"白名单",对127家重点企业实行"闭环生产+物资运输绿色通道" ,2022年二季度,天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9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,特别在空港经济区,建立"航空物流专仓",保障外贸企业供应链畅通。
全球治理:天津经验的国际输出
(一)防控方案的"中国方案"推广
通过联合国、世卫组织平台分享天津经验,向意大利、阿根廷等国家提供防疫物资和专家支持 ,2022年向友好城市捐赠疫苗超200万剂,建立"国际防疫合作基金",支持发展中国家疫情防控 。
(二)疫苗研发的"产学研"协同创新
天津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中国疾控中心,完成新冠灭活疫苗研发仅用98天,成为全国首批获批上市的企业 ,相关技术已申请国际PCT专利,建立"疫苗研发公共服务平台",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。
(三)治理经验的"国际互鉴"
天津的"平战结合"防控体系被写入《城市安全发展国际手册》,其"动态清零+精准防控"模式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新范式 ,2023年,天津与新加坡共建"智慧防疫合作实验室",推动疫情防控技术成果转化。
升级后的天津疫情防控体系
通过三年实践 ,天津形成"六维防控体系":
- 监测预警:构建"三色预警+基因测序"双轨机制
- 社区防控:创新"四维一体"网格化管理体系
- 空间管控:打造"三圈一链"精准防控模型
- 科技赋能:形成"电子围栏+AI+区块链"技术矩阵
- 民生保障:建立"网格化配送+数字兜底"保障体系
- 社会动员:创新"志愿云+抗疫共同体"协同机制
配套出台《天津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》《城市安全发展条例》等法规,形成"制度+技术+组织"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,当城市再次面临挑战时 ,天津已准备好以更成熟的体系 、更科学的机制、更强大的韧性,守护人民生命健康,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