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心育人,技创未来—探秘聊城第二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新篇章聊城第二技术学院
在鲁西平原的齐鲁大地上,一座以"技"为魂、以"能"为基的现代职业院校正书写着职业教育新篇章 ,这里不仅是技能人才的摇篮,更是产教融合的先锋阵地——聊城第二技术学院,正以匠心育人 、技术创新的教育理念,托举着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星辰大海。
百年传承,职教基因里的时代回响 1909年,济南工业学校的一声钟响 ,开启了齐鲁大地职业教育的先河,百年沧桑中,这座承载着齐鲁工匠精神的学府历经济南工业学校、山东省机器制造学校、山东冶金机械学院等历史节点 ,始终与民族工业脉搏同频共振,2000年改制为山东省聊城第二技术学院,开启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纪元,2019年入选山东省"双高计划"建设单位 ,2021年成为山东省"产教融合型"示范校,这座占地1200亩的校园,正以"立足聊城 、服务山东、辐射全国"的办学定位 ,构建起覆盖智能制造、现代服务 、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的现代化职教体系 。
产教融合,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在智能制造技术学院实训中心 ,工业机器人正在精准抓取零件;电子商务学院的智慧物流实训室里,AGV小车完成着模拟配送任务,这种"真实场景+虚拟仿真"的产教融合模式 ,在学院已生根发芽,学院与海尔集团共建的"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学院",与京东共建的"智能物流学院" ,与华为合作的"ICT学院",构建起"前校后厂"的育人新格局,2022年,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"产教融合示范校" ,其"政行企校"四方联动育人模式成为全国样板。
匠心育人,技术创新的基因密码 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,省级技能大师王德明带领团队研发的"智能焊接机器人" ,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,这种"工匠精神+技术创新"的育人理念,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,学院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、省级实训基地12个,校企合作企业达178家,年投入实训经费超3000万元 ,近三年,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年均增长15%,其中工业机器人、数控机床等新兴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达6000元/月。
数字赋能 ,智慧校园的转型之路 站在智慧校园控制中心,校长王伟正通过大数据平台查看各教学楼的实时数据,物联网设备将能耗数据实时回传,AI系统自动生成优化方案 ,这种"数字孪生"技术已覆盖校园全场景,学院投入1.2亿元建设的智慧校园系统,集成了虚拟仿真 、混合现实等前沿技术 ,建成"云实训"平台接入企业200余家,2023年,学院与腾讯合作开发的"数字工匠"虚拟实训系统,获评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案例 。
开放包容 ,多元发展的成长生态 在留学生公寓里,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机电专业留学生穆罕默德正在练习中文对话;创业园区里,00后团队开发的"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"正在路演 ,学院构建了"全员导师制",每名师生结对帮扶不少于3名特殊学生群体,近三年 ,学院累计培养"大国工匠"后备人才8000余人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%以上,高职单招录取线年均提升15分。
面向未来,职教发展的齐鲁方案 在产教融合大会上,山东蓝翔技师学院、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齐聚一堂 ,共话职教改革,学院提出的"三链融合"发展路径——产业链、教育链、人才链的有机衔接,正在形成可复制的齐鲁经验 ,2023年启动的"技能山东"行动,已带动区域形成智能制造 、智慧物流等6个产教融合集群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聊城第二技术学院正以"打造齐鲁工匠摇篮 ,建设产教融合典范"为目标,书写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齐鲁篇章,这里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工匠精神的密码 ,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技术创新的希望,当职业教育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,这座百年学府必将在技能中国建设的浪潮中,奏响更加激昂的职教乐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