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足区疫情动态,筑牢防线 守护健康大足区疫情最新消息

2023年9月,重庆大足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迎来关键阶段 ,随着周边地区疫情波动,该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,构建起"监测-防控-保障"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 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,大足区以精准施策守护群众健康,用责任担当诠释基层力量。

精准防控织密防护网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点,大足区建立了"区-街道-社区-网格"四级防控网络 ,区疾控中心数据显示,截至9月15日,该区累计完成核酸采样超120万人次 ,日均检测能力达2万管 ,重点场所管控方面,辖区内的商超 、医疗机构严格执行"验码测温"措施,累计排查风险点位87处,及时阻断传播链 。

在棠香街道某社区 ,网格员王芳每天清晨6点就开始在核酸检测点忙碌,她指着备好的轮椅和儿童安抚玩具说:"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零失误,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的特殊需求。"这种细致服务体现在每个防控环节:社区工作者逐户电话排查 ,医护人员"走街串巷"采样,志愿者为居家隔离居民配送生活物资。

科技赋能提升防控效能 大足区投入3000余万元升级智慧防控系统,通过AI体温监测、智能流调溯源等技术手段,实现防控效率提升40% ,在龙水镇卫生院,智能发热门诊系统能5分钟内完成症状评估和分诊指引 。"健康码"异常弹窗触发机制,使密接者追踪效率提高60%,确保风险人群及时管控。

数字技术还赋能到社区管理 ,双桥经开区创新开发的"防疫通"小程序,整合了核酸结果查询、物资订购 、线上问诊等功能,累计服务居民超10万人次。"手机点一点 ,生活不用慌"成为许多居民的共识 。

民生保障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部分居民因防疫政策产生的焦虑情绪 ,大足区启动"心理援助计划",组建由12名心理专家构成的应急团队。"我们每周进社区开展专题讲座,帮助群众缓解心理压力。"区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雪梅介绍,目前累计提供线上咨询服务3200余次 。

在保障特殊群体方面 ,区民政局建立"一对一"帮扶机制,为独居老人配备智能监测设备,累计安装设备5800余台 ,教育系统则开展"云端课堂",确保封控区学生正常学习 。"停课不停教,成长不延期"的标语,在各社区电子屏上持续滚动。

社会协同凝聚防控合力 大足区组建由机关干部、医护人员、志愿者组成的"红色先锋队" ,目前累计投入人力超5万人次。"党员先上"的号召在基层得到充分体现:区医院呼吸科护士长张敏连续30天驻守隔离点,社区党员刘建国自费购买5000个口罩捐赠给困难家庭 。

民间力量同样不可或缺。"大足防疫联盟"汇聚企业 、社会组织等力量,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超800万元,某物流企业免费开通"防疫物资绿色通道" ,确保医疗物资24小时直达隔离点,这种全民参与的联防联控格局,正在书写着基层防疫的温暖篇章。

科学防疫构建免疫屏障 大足区通过多轮次疫苗接种工作,累计建成免疫屏障 ,区疾控中心数据显示 ,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已达92%,重点人群加强针完成率超过95% 。"接种疫苗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手段"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明说 ,"我们还在持续优化接种服务,方便老年群体参与。"

在科学防控理念引导下,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显著提升 ,区卫健委开展的"防疫知识百问"活动,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普及科学防护知识,累计发放宣传手册5万份 ,制作短视频200余个。"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离"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。

未来展望凝聚必胜信心 随着秋冬季疫情可能反弹的预警,大足区已提前部署防控预案,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介绍 ,正在建设3个备用方舱医院,储备床位500张。"宁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万一"的防控策略,展现出科学应对疫情的能力。

在龙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,工人们正在建设智慧农业大棚 。"我们既要守住防疫底线 ,也要稳住经济发展。"项目负责人王强说,园区通过"无接触配送"模式,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不断裂 ,这种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新型业态,或许正是大足区未来防疫经济的重要方向。

当前,大足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,但"早发现 、早处置 、早管控"的防控要求依然严格 ,正如区疾控专家王伟所言:"疫情没有终点,防控永远在路上 。"面对病毒变异和季节因素,唯有保持战略定力 ,持续完善防控体系,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,我们坚信 ,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大足区人民必将战胜疫情,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