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疫情动态清零攻坚战,最新数据与防控态势全解析大连最新疫情最新通报今天情况


疫情现状:数据背后的城市韧性

截至2023年8月25日16时 ,大连市卫健委发布第228期疫情通报 ,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,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例,治愈出院58例 ,无死亡病例,值得注意的是,此轮疫情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3000例(累计3035例) ,无症状感染者达2173例,社会面传播风险尚未完全消除。

区域分布特征显著:中山区(新增病例8例) 、西岗区(6例) 、沙河口区(3例)成为当前重疫区,高新区(2例)和甘井子区(1例)也出现零星病例,从传播链来看 ,本轮疫情源头为7月21日报告的第1例本土病例,通过隐匿传播已引发多轮社区扩散,部分病例溯源仍在进行中 。

医疗救治能力承压:全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876例,均在定点医院(大连大学附属医院、市第六人民医院等)隔离治疗 ,无重症病例,为提升收治效率,市卫健委已调配2000余张床位 ,并启用3个方舱医院(总容量5000张) ,确保“床等人”而非“人等床 ” 。


防控升级:多维度阻断传播链

面对复杂形势,大连市已启动“动态清零 ”攻坚行动,采取“三快两严一防”策略:

  1. 精准流调溯源
    建立“流调-管控-核酸”闭环机制 ,8月24日新增病例基因测序显示病毒为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(BA.5.2.1),传播力较原始毒株增强30%以上,通过“电子围栏 ”技术追踪密接者 ,已排查风险点位87处,涉及商超、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。

  2. 分级分类管控

    • 高风险区(中山区 、西岗区部分街道):实行“区域封控+上门核酸+线上保供”;
    • 中风险区(沙河口区、金普新区部分园区):实施“限制人员流动+核酸检测+环境消杀”;
    • 低风险区:加强公共场所扫码验码,公交、地铁实行“隔位就座 ”措施。
  3. 核酸筛查效率提升
    全市日均检测能力达50万管 ,通过“机关企事业单位错峰检测”“社区流动采样车”等方式,确保“应检尽检 ”,8月25日全市核酸采样点达1200余个 ,采样人数突破300万 。

  4. 重点场所管控
    餐饮行业推行“外卖+到店自取”模式,商超 、药店等场所实施“预约制”限流,医疗机构严格执行“一医一患 ”制度。


民生保障:疫情下的城市温度

在严格防控的同时,大连市正全力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:

  • 物资供应:组织3000余辆保供车辆 ,确保粮油、蔬菜、肉类等生活物资“当日达” ,中山区某社区团购群单日订单量突破5000单,志愿者“无接触配送”成为新趋势。
  • 特殊群体关怀:为独居老人 、残障人士配送“防疫爱心包 ”(含退烧药、血氧仪等),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(0411-12355) 。
  • 企业纾困:对因疫情停产的企业实施“一企一策 ” ,提供租金减免、社保缓缴等政策,已有1200余家企业获临时补助。

专家解读:科学应对疫情挑战

大连市疾控中心首席专家李教授指出:
“当前疫情呈现‘局部聚集性传播向社会面扩散’的特点,病毒变异株的传播隐匿性更强 ,需警惕‘破防’风险,建议市民减少非必要聚集,规范佩戴口罩 ,配合社区防控工作,疫苗仍是防控最有效‘武器’,建议符合条件的市民及时接种加强针。”


国际对比:大连模式与全球经验

大连的防控实践引发广泛关注 ,与新加坡“分级管控” 、香港“清零+疫苗通行证 ”模式相比,大连选择“全域静态管理+快速流调”的组合策略,数据显示 ,自7月21日以来 ,全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占辽宁省总病例数的68%,但通过早期干预避免了大规模暴发 。


未来挑战与展望

尽管防控形势严峻,但大连已储备充足防疫物资(口罩、防护服等库存可支撑3个月),并联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“环境核酸快速检测试剂” ,预计9月初投入使用,市发改委透露,正在规划“平战结合 ”应急医疗体系,未来将建立区域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。